[中文]    [English]

INDUSTRY NEWS

众说纷纭,评论如何影响文化消费?

 口碑营销时代,信息壁垒日益瓦解,消费者话语权逐渐崛起,网络评价的力量日渐显现。消费者对网络评价的依赖也许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加强烈

相关研究显示:在考虑购买时,消费者最终决策显著依赖于产品的点评分数,即使许多时候点评分数并不能客观反应产品质量。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和购物网站相对完善的点评体系设置,使得研究买家评价成为消费前的必备功课。

 

相比于商家提供的平淡物料的性能参数或天花乱坠无从核准的文字描述,数量众多的买家评论对于潜在消费者而言,则更加贴近自身,因而显得“可靠”和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浏览评论区的潜在消费者而言,点评的量和质同样重要,“这家店都没什么人评论”或者“这家店评价看起来很一般”,都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犹豫的重要理由。反之,点评分数高,评论数量多,文字长评,评论带图展示等都成为消费者下决心购买的重要助推力。

 

文化娱乐类产品网络评价的表达更加主观,与多媒体的结合更加紧密,评价形式有趣多样,更易催生富有影响力的网络自媒体。方兴未艾的影视评论,美食美妆测评公众号、视频频道等都是典型代表,比如好的电影评论公众号,建立在大量观影和高质量审美的基础上,能为电影入门者提供满足多元需求的好剧推荐;又如以鲜明的自身风格对经典作品进行二次“解构”的短视频频道,也使观众共情的同时又产生新鲜娱乐体验,自觉自愿贡献点击和订阅量。

 

在消费者关注评论时,认知上会主动将更多的关注向负面评论倾斜。对于功能性产品,负面评论往往在消费决策中所占权重更大,负面的产品评价相较于同等量级的正面评价,会带给产品和品牌更多的伤害。使用感不佳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的随口吐槽,就可能使得看到的好友在购买该产品甚至同品牌其他产品时格外谨慎。

 

评价的真实性是消费者信赖的前提,即潜在消费者要求所见评论,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来自与产品生产或销售方没有利益牵连的、表达自主意志的其他消费者。一旦评价者的独立身份被质疑,其评论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便大大下降。

 

文化娱乐类产品中,博物馆、展览、舞台表演等行业,其网络评价真实性相对更高,对于消费者的参考价值更大,是因为其受众相对小众,受关注度较低,商业化程度不强,评价被操纵的价值不大。

 

而在电影电视剧等高度商业化行业中,操纵网络评价似乎已成行业潜规则,导致的后果是观众对于作品评价的信任日渐降低。观众质疑投资方使用网络水军,或指控明星的粉丝刷分控评,都已经司空见惯。